PP电子官网无人争抢的手机配件“铁王座”2022年主要依靠卖手机数据线上市的绿联科技,在招股书中对标行业老大安克创新,愿景是成为一家有价值、有温度的全球性品牌。如今正在IPO进程中的品胜电子,则是在探索
“铁王座”往往象征着权力、、功利、垄断,以及先发优势、行业壁垒的护城河。但是在速生速死的手机配件市场,面对多个数十亿级别市场空间的机会,仅仅垄断一个品类,最多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想要成为一家具有成长性的上市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开拓新品类,进入新市场,找到新的生长空间。这也意味着,对于消费电子配件品牌来说,能否找到概括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概念,要比占据一个品类的“铁王座”更重要。
曾经的3C数码配件第一股品胜电子,沉寂多年后重新活跃起来。来自深交所6月末更新的上市审核信息显示,品胜电子的IPO申请获得受理。离开新三板五年多后,品胜再次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击。不过今非昔比,想要重新得到资本的青睐,品胜电子最大的考验,无疑是来自行业头部的营收凝视。
整体来看,2020-2022年,品胜主营业务收入为11.2亿元、13.1亿元和13.2亿元,后两年对应收入增长率16.5%和0.7%,去年几乎停滞。
再看行业头部的前两位,安克创新2022年收入增长率为13.3%,绿联2022年H1增长率为15.6%。
不仅比不了速度,也比不了体量。根据招股书数据,安克创新是品胜电子的14倍还多,绿联科技也是其3倍之余。
同属三巨头,却呈现出龟兔赛跑的格局。作为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消费电子配件商,品胜不仅逊于同行,自身也有贬值的征兆。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时,品胜电子就已经能够实现10.52亿元营收、1.23亿元归母净利润。
问题不在于没卖出更多的手机配件,而是修了更少的手机。根据招股书显示,主要产生于手机修理过程中的内置配件,包含内置电池、屏幕总成等在内的手机零件发展受阻,使营收规模持续下滑。
该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也从2020年的30.99%,下降至2022年的15.7%。这还要归因于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成熟的官方售后以及更成熟的换新回收模式。
可同行都处在大环境之中。品胜的掉队,既不是没有抢到先发优势,也没有在核心产品上犯过大错,唯一失误的可能就是对于未来商业路径选择上的不同。
2003年开始创业之旅后,品胜依靠电池模组赚到第一桶金,迅速成长为彼时3C配件市场的头部品牌。早期的智能手机,“手机+充电器+耳机”几乎是行业标配,电池还是可拆卸的。因而3C配件厂商大多是给手机厂商或是国外品牌做代工,这个阶段外置配件几乎没有市场需求。
直到2010年后,苹果iPhone4和iPhone 4S陆续打开中国市场,其电池不可拆卸的设计逐渐被同行效仿。
伴随着手机一体化的产品设计,续航差、数据线损坏、原装配件昂贵等众多体验问题频出,第三方外置手机配件的市场需求才大量产生。
同一时期,国内电商兴起。部分3C配件厂商抓住机会转型To C消费市场,品胜、绿联、倍思等后来的头部品牌相继诞生。
但是3C配件的低价低频,以及供应链高度成熟的同质化竞争,都决定了这仅仅只是一门赚钱的生意,绝不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
那一年,刚刚坐上“铁王座”的品胜,选择了当时风口上的新零售。2014年互联网大会上,品胜董事长赵国成炮轰O2O“不赚钱就是忽悠”。
此前,品胜于2013年开展了旗下O2O服务平台“品胜-当日达”,并与阿里O2O事业部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彼时的公开报道显示,2015年前后品胜共有超过6000家门店,22万个终端渠道(销售品胜产品的手机数码店),5万家连锁渠道和1000万的电商用户。
2015年,品胜迭代其原有经营模式,制定了打造“品牌商+平台商+服务商”的复合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
随后千机团上线O战略落地,整合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的超过5000家加盟门店、22万多个销售终端,深入线下手机维修市场。这一整套商业模式搭建完成后,品胜意图跳出原有的手机配件硬件市场,转型成一个利用互联网思维落地本地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
站在今天回头来看,不管是3C配件市场的头部品牌,还是酒类垂直市场的1919,恰恰都在新零售的概念下误入商业路径的歧途。
品胜的“不务正业”,给了起步发家更晚的第二代3C配件创业公司机会。以安克创新为代表,借着出海的市场红利,把“中国模式”复制到全球市场,获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安克创始人阳萌选择了主攻北美市场的亚马逊平台,其本就擅长谷歌SEO,且相较于绿联与倍思、品胜、罗马仕缠斗,安克对国外品牌简直是降维打击,很快在美国站稳脚跟。背靠华强北供应链,又不参与国内的内卷,安克创新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赚的是全球化的钱。
不过,“新王”安克也尚未建立独有的技术壁垒。以其近些年的爆款单品氮化镓快充产品为例,绿联以及新品牌倍思等同行,都可以快速跟进。核心还是3C配件生意“低频低价、同质化高”的硬件消费场景未变。找到全球化的大市场,只是抬高了一些天花板,并不能跳出这个“五指山”。
这也意味着,手机充电配件三巨头,从体量来看虽拉开差距,但又共同受制于同一个可见的市场天花板。
所谓“浅海”产品,是指受众面广,有一定市场体量,但任何单一品类都无法形成长期大品牌的产品,如移动电源、充电器、蓝牙耳机等。
而手机、电脑则是相对的“深海”产品。它们有更加庞大的市场总值,足够的技术深度和创新纵深,有复杂而精密的技术壁垒,并且是构建护城河与生态的重要入口。
“深海”玩家一般都是科技大厂,比如苹果、IBM、小米。为了避其锋芒,阳萌也表示PP电子,安克推出新产品的方法就是盯着“浅海”领域。坚持“浅海”产品策略的好处是可以避开大厂,更快地树立品牌,但是限制同样明显,毕竟浅海难出大鱼,“铁王座”也坐不长久。
近几年,安克和绿联先后拓展了不少品类。前者攻入扫地机器人、智能安防、投影仪、蓝牙耳机等领域,后者则是开拓了扩展坞、高清线、硬盘、手机支架等产品序列。
在今年,三巨头又共同进入到户外储能,另一个号称“大号充电宝”,且竞争更激烈的赛道。可即便开辟多线战场,企业面对的市场总容量,依然难以匹敌“深海”领域的成长天花板。
“浅海”策略讲究品类多,横向捕捉新机会,产品可替代性强,功能性相对单一,难以形成强用户黏性和粉丝文化,无法构建生态;“深海”策略则是主打精品,纵向提升竞争力,能够产生强大的用户黏性。
比如小米,通过手机作为入口,用户还会购买小米的智能硬件、手机周边,甚至是更外围的生活耗材。消费电子的“浅海”市场,永远存在零散琐碎的机会。
这个机会,可以使老品牌横向扩张,但是弊端在于,永远不会缺乏新的挑战者。在与36氪的对话中,阳萌曾表示:“有机会到底是小市场。你打开一个20亿市值的公司,会发现它很难在每个关键岗位上都有最好的人。没有厉害的人,就很难跨越到新的品类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