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官方入口开拓智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历史、定位、价值与路径的再思考2024年7月中国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2004年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元年,2014年是产业互联网元年,如今两个10年过去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同时被列入决定,从党和国家层面,对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给予最高认可和支持。方向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而且异常的曲折与艰难。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产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使命、定位和核心价值,进行重新的系统性梳理和思考,对理论进行修正和扬弃,对实践进行复盘和总结,为下一个十年再出发,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仍然是一件难而正确,且十分值得做的事情。
大宗商品(Bulk Stock)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PP电官方入口,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大宗商品因其特殊的商品属性和交易特征,使其同时具备物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大属性。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和B2B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开始时间,大体跟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展开。我们的研究团队把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历史粗略的分为三个阶段:1.0交易中心时代、2.0B2B电商和供应链时代、3.0数字生态和智慧化时代。
2004年至2014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大大小小1000家左右的各类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宗商品1.0交易中心时代”。这些交易中心业务模式多样,交易模式有现货挂牌交易、网上商城交易、网上超市交易、集采交易、竞买(拍卖)交易、竞卖(招标)交易、现货集中撮合交易、中远期交易、现货连续交易、分散式柜台交易(OTC)和专场交易等,交易品种有稀贵金属、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这些交易中心很多被民间称作“电子盘”。按照业内行业组织和专家对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体系的规划设计,分为: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商品期货交易所3层结构,国家层面也进行了政策制定、引导和监管。有不少交易中心拥有大型国企和世界500强股东的雄厚背景和产业资源,创始团队曾雄心勃勃,对标芝加哥交易所集团(“CME Group”),期望经过30-50年的努力,与国内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同台竞技,成为未来世界交易所的一员,作为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商品期货交易所在现货交易与物流供应链服务领域的补充,能够在某个行业和品种,拥有一片天地。2010年,交易中心头部企业,浙江物产集团参股的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SSEC),年交易额达到4707亿,超过阿里巴巴淘宝网当年年度GMV4000亿,达到这一阶段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B2B行业发展的最高点。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产业互联网对消费互联网的短暂的单点超越。之后,由于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加上行业自身野蛮生长,良莠不齐。头部交易中心的雄心壮志和全国交易中心遍地开花的红火局面,很快被政府的清理整顿踩了急刹车。2011年至2012年,国务院出台“38号”文件和“37号”文件(《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2013年商务部发布第3号令(《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特别规定(试行)》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令2013年第3号)。3份文件出台,全国的交易中心开始了痛苦而漫长的转型之路,国家和各省给了四种选择:关停并转。交易中心的数量开始逐年下降,很多交易中心仅仅保留了交易中心资格(牌照),暂停了交易和业务运营。整个行业开始反思和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突破路径。
这一阶段后期,以上海宝钢集团(现宝武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为代表的,大型央国企钢铁制造企业,开始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供应链平台的探索,相继组建河北钢铁交易中心(2012.5,现河钢云商,河钢供应链)和上海钢铁交易中心(2012.9,原东方钢铁在线,现欧冶云商),平台定位为一站式钢铁供应链服务平台,向2.0时代进发。
这一阶段,产业互联网平台和B2B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国内先后成立了上千家各类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场,腾讯宣布要ALL IN产业互联网,并把产业互联网作为下一个二十年的企业发展战略。
一批代表性的平台先后成立:找钢网-钢铁全产业链电商平台成立于2012年初,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年交易额超千亿元,已完成六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经纬中国、IDG资本、华晟资本、雄牛资本、红杉资本、险峰长青、真格基金、首钢基金等多家知名基金机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商业模式从自营向平台服务转变,2018年、2023年、2024年多次拟赴港交所上市,估值100亿港元;在找钢网的示范带领下,全国成立了不同行业的几十家找X网;国联股份-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11月市值最高达到640亿元,被誉为产业互联网第一股,目前市值148.65亿元;上海钢联旗下大型B2B钢铁全产业链智慧服务平台上海钢银2008年成立,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母公司上海钢联市值56.90亿。
在工业品和MRO领域,京东工业品(估值185亿)、震坤行、嘉立创集团(估值370亿)旗下的立创商城-电子元器件和MRO工业品 一站式采购平台已发展成为独角兽或成功上市。2023年年底震坤行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中国MRO赴美第一股。当时开盘价达到16.24美元,市值也突破25亿美元,目前市值4.83亿美元。
2021年6月欧冶云商提交上市申请。原计划募资15亿元,估值100亿元。2024年7月10日,深交所公告,因欧冶云商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
这一阶段的平台,商业模式基本分为自营和平台服务两大类,围绕所在产业供应链,提供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相关服务,有一些已经延伸到对上下游生产环节的服务,提供云ERP、物联网生产设备接入等服务,获取相应的交易差价或服务收入。
宝武集团和河钢集团作为大型央国企钢铁生产企业,其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值得尊敬和学习;国联股份、找钢网、上海钢银作为民间资本、行业信息提供方和贸易流通渠道方的代表,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供应链领域,国内头部企业也相继开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他们与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如厦门建发集团的建发浆纸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浆易通和纸源网,为浆纸全产业链提供供应链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还有厦门国贸的国贸云链、厦门象屿的“屿链通”等,都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供案例借鉴。
成立于2015年的海智在线,是国内首家工业领域的中间品交易平台。2024年7月12日下午,中央局、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听取对更好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美团、小红书、海智在线、货拉拉、阿里云、徐工汉云、抖音、智联招聘等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拼多多、京东、欧冶云商、BOSS直聘、航天云网、卡奥斯等企业负责人提交了书面发言。这些参会企业,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官方认可的,平台经济的发展方向。
2014年的文章《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月亮背面的巨大宝藏》提到:“2014年电子商务界轰动全球的事件莫过于阿里巴巴的赴美上市,当全国人民中秋团聚、举头望月之际,阿里巴巴的全球路演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当全球目光聚焦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IPO之际,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消费品电子商务全面点亮了月亮的正面,而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仍处在月亮的背面,该产业未来5到10年间10万亿的产业规模,也将是消费品电子商务之后的下一个巨大商机,却如隐藏在月亮背面的巨大商业宝藏,有待深入探寻与发掘。”
而今,10年过去,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国家从2020年开始,加大了对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数据安全等的监管治理和处罚力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收到巨额罚单,各自开启平台战略和业务的内部调整,蚂蚁金服上市失败,淘宝网的市场被拼多多、抖音蚕食,阿里巴巴光环失色,面临巨大的挑战。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6月25日,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在AI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最火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2023年3月成立,不到一年时,估值已达约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却仍在“月球背面”泛着微光,起个大早,晚集好像也没怎么赶上,属于自己的光辉时代远未到来。
以《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发布为标志,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进入3.0数字生态和智慧化时代。新的时代,平台将不仅仅是“交易中心”、“B2B电商平台”和“数字供应链平台”,而应该是融合了前者功能和属性的,由新的AI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重新加持的新型平台,不只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和表现形式,而且通过平台践行平台经济,形成网络化的数字生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并通过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联合作用,实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沉淀产业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数据资产化、价值最大化。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要素市场日趋活跃,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等于十万亿亿字节),同比增长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到“十五五”时期末,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比超过15%。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平台价值:我作为产业链一环中的企业,为什么要上平台,对我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弊端?弊端如何免除?顾虑如何打消?
近几年,国家围绕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密集出台多项政策规划。2020年《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家政策中首提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2021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1月,习总在《求是》杂志发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以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与消费互联网概念相对照,是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即ABCDI)等互联网技术与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与服务业等各传统产业,以及新诞生的第四产业智业,深度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形态。产业互联网通过对现有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行重构,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数字化优化和升级,实现数据等要素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总体效率,减低产业总体成本。
产业互联网按其服务类型可划分为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3种类型。产业互联网既是人类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的原因,也是深刻变革的结果,是数字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和数据要素的新型生产场所和载体。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组成产业互联网的数字神经中枢和数字枢纽,连接产业互联网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政府、企业、个人和相关组织及各组织的数字化系统和数字化节点与数字化终端,并为所在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和关联企业提供平台化服务。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步进入到生态发展阶段。产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构建,降低产业互联网平台因单打独斗、缺乏生态而导致失败的概率,提升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成功率,切实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对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作用。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使命是推动所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产业链整体运行成本,扩链、补链、保链、强链,保证供应链稳定,增强供应链韧性,保证供应链安全,构建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体系,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枢纽节点。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定位是面向产业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因其公共服务属性,产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数字化和ERP等概念,在其定义、内涵、外延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产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产业数字化,解决产业的公共问题,产业内的企业是其服务对象,平台结构是开放的;企业数字化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解决企业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采购、销售对接问题,特定企业、企业内部部门和外部有联系的企业,是其服务对象,系统结构是封闭或半开放的。也有很多人通俗的讲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大一号的ERP”、产业ERP,或者叫IRP(Industrial Resource Planning)。企业数字化和ERP解决国民经济细胞——企业的微观问题;产业互联网平台解决国民经济组织——产业的中观问题;产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数字化和ERP连接,构成完整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解决国民经济生产、流通——生产性服务业的宏观问题。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权利划分:即,平台是谁的平台,归谁所有,由谁运营,为谁而建,为谁服务,谁来使用?不同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投资主体不同,产权各有不同,有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和混合所有制,如果是上市公司,情况就更加复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可以是相互分离的,例如:由国家或地方国资委出资建设,并拥有平台产权;委托国有或民营公司或团队运营,赋予其经营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供上下游企业使用,上下游企业取得所限定的使用权。正是因为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划分的复杂性,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形不成新型生产关系,就会阻碍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一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平台发展就会受限和受阻,无法实现健康发展壮大。
(1)1大使命和目标: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等公共服务,实现超千亿、万亿产业互联网平台目标。
(2)2大能力:数字化市场横向整合和服务能力,数字化供应链纵向整合和服务能力。横向连接监管、生产、交易、物流、金融、大数据,建设高标准数字市场平台,助力国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成为国家统一大市场的枢纽节点;纵向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高效数字供应链,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价值链。
(3)3大阶段和方:战略规划阶段和战略规划方、IT平台建设阶段和平台数字化规划建设方(前台、中台和后台)、运营阶段和平台运营方。
(5)5大生态伙伴角色:链主伙伴、IT伙伴、物流伙伴、金融伙伴、政府与公共事业伙伴(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专家、投资机构、法律机构等)。共同组成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
产业互联网平台要想完成历史使命,取得成功,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需要与产业内的其他数字化平台和节点组成网络拓扑结构,形成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体系。
(1)产业互联网平台群:监管平台、生产平台(云ERP)、交易平台、物流平台(仓储平台、网络货运平台)、金融平台(支付结算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平台)、大数据平台、灵活用工平台等。
(3)小型企业SaaS客户端与独立站:企业客户端、采购客户端、销售客户端、支付结算客户端、融资客户端、仓储客户端、运输配送客户端、大数据客户端等。
(4)云计算与网络基础设施(IaaS、PaaS):集成ABCDI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5G、6G技术,形成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底座。通用AI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也属于这一部分的最新发展成果。这一部分越发达,越厚,产业互联网平台就越薄,越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业自身的需求挖掘和创新上。
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了二十余年,估值、市值超千亿、万亿的平台几乎还未诞生,相比产业互联网平台所在的领域和解决的问题,动辄是几万亿和几十万亿的产业,其价值还远远未发挥出来,那么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要建?
跨越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服装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希音公司(Shein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照样本。2024年6月,有消息称希音拟申请在伦敦上市,若顺利完成上市,希音估值可能会达到500亿英镑(约合464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令其有可能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第二大IPO,仅次于2011年在伦敦上市的矿业巨头嘉能可。希音公司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前端在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城市建立起销售终端,收集消费端需求,反推至国内服装生产供应链,打造服装行业的“小单快反”模式,即拉式供应链或C2M,100件服装即可开工,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打板到出样、制衣,最终变成商品发货,极短时间即可完成。对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供应链效率的大幅提升,使得希音能够超越ZARA、优衣库等,成为全球第一快时尚品牌,服装行业产业互联网的龙头企业。
对比希音,分析已有产业互联网平台,其平台要想获得更大价值,需要在某些方面有颠覆性创新,才能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仅仅是局部的效率优化,和现有模式的信息化改造,很难带来十倍、百倍、千倍的倍增效应。
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可能的价值创新方向和创新点主要有:1、监管,2、生产,3、交易,4、物流,5、金融,6、大数据等这6大中心的6个方向。从过往历史来看,因为政府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强监管,资本市场对自营模式的保留观点和态度,在监管和交易方面的创新,受到一定制约,自营模式被业内很多人称为“大一号的贸易商”,很难取得理想的平台价值。金融方向的创新,尤其是供应链金融创新,也由于政策原因和诸多限制,很难成为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价值点。很多金融公司,更名数科公司。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板块,被剥离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主业之外,单独发展。在金融方面,目前,支付业务需要支付牌照,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多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数据和助贷服务,收取服务费。6个方向,除了监管、交易、金融,还剩下生产、物流和大数据3个方向有文章可做,也是之前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之前的价值洼地,就是未来的价值点。希音也是在交易、物流、生产和大数据4个环节打造了全链条的高效率服务体系,才脱颖而出。
1、产业互联网平台对生产工厂的服务能力和粘性不足。除了像欧冶云商、河钢云商这类由大型生产厂家主导的平台,大多数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生产厂家和生产环节之间是合作和服务关系,也存在利益博弈:如果平台强调与厂家合作,缩短销售链条,直达下游终端企业,则会损伤中间贸易商的利益,受到贸易商的;如果平台联合下游贸易商和终端企业,向上游厂家发起集采和团购,提高下游向上游工厂的议价能力,则会受到厂家的,如何达到厂家、贸易商、终端企业和平台多方的利益平衡点,如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没有一个标准模型,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因地制宜的制定解决方案。很多好的平台实现了与厂家采购招标平台、生产系统和渠道销售平台的高效对接,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实现到平台的网络化销售。希音就是集合了下游消费端的需求,转化成对上游中小服装企业的生产订单,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扩大了工厂的开工率和销售额,受到了小服装工厂的欢迎。与希音类似的平台还有致景科技百布、全布,嘉立创的立创商城等。目前,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平行发展的,还有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实现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物流融合,对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和服务能力不足。大多数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采用轻资产运营,并不拥有仓储、物流配送和物流加工等物流基础设施,对供应链的整体把控和服务能力有限。有不少平台重交易、轻物流,缺少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平台在自身不拥有物流资源的同时,与物流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对接也不是很顺畅,导致履约质量和效率出现问题。与消费互联网不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经过电商多年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电商服务的快递业已经非常发达,出现三通一达、顺丰、菜鸟、京东物流等全国性服务的公司,全国性服务网络健全,电商与物流供应链分工清晰,衔接高效,直播带货、一件代发等模式非常成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的整合还在进行中,因为大宗商品物流涉及公路、铁路、空运、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物流枢纽、干线、支线、城市落地配送等多个环节和节点,干散货、集装箱、零担、冷链、危化品等多种运输货物种类和运输要求,产业互联网平台很难找到成熟的全国性的物流服务网络与之相匹配。因此,很多平台选择了自建物流体系,如欧冶云商的欧冶物流、找钢网的胖猫物流等。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货运平台等物流平台的不断成熟,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的不断整合,这一局面会有所改变。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14.4%,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对比欧美发达国家6-9%的物流费率,仍存在巨大优化空间。2023年中国的GDP是 126.06万亿元,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每下降1%,就是1.26万亿元。
3、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应用不足。在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相关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有效应用和深度应用不足。很多平台和产业还处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的阶段,大规模产业数据的产生,还需要平台的长期运营沉淀,数据资产化,产生更大的数据价值,还需要顶层规划设计和实操推进。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存在巨大的机会。
4、产业互联网平台利益相关各方的产权和数据资产产权划分不清晰,责权利不对等,良性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尚未完全形成。国家数据局2023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只有平台监管方(政府)、平台所有方(平台企业)、平台运营方(平台运营企业)、平台使用方(产业内使用企业)各方的责权利,平台上所产生、使用的数据和数据资产,都从法律、业务和系统层面,得到清晰一致的定义、描述和执行,良性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才能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有5000-6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最小细胞和单元,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终端节点,他们的数字资产产权如何界定,他们的利益如何保护,平台与他们的边界如何划分?超大型企业可以自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拥有较多决定权、话语权和选择权;大中型企业可以自建ERP接入产业互联网平台,有一定话语权和选择权;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资金和实力自建平台,大多数连采购ERP的实力都没有,只能寻求低价和免费的数字化服务,他们是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SaaS平台的用户,还是建设自己的独立站,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理想方案,中小企业也面临艰难的选择。可以说,不解决好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利益和需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就是不彻底的,没有发动起全产业的有生力量。与消费互联网的14亿多普通消费者不同,在强大的消费互联网平台面前,普通消费者很多时候,出让了自己的数字产权和数字隐私权,换来了使用和生活的便利,对平台形不成有效的力量,虽不情愿,但仍被平台收割。现在国家通过反垄断法,抑制消费互联网平台对消费者数据和权益的过度侵占和使用,如手机上的各种隐藏自动安装程序等。产业互联网平台所面对的中小企业,是理性的法人组织,拥有比普通消费者更加强大和理性的力量,其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供应链采销关系链,是其核心资产和价值,是很多老板一生努力甚至两代人努力的结果。产业互联网平台,如果希望通过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免费的使用账号,而让其把自己的关系链免费贡献给平台,可能是考虑的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是抗拒的,他们知道免费的也是最贵的,一些消费互联网平台赢家通吃的打法和难看的吃相,刚刚在他们面前展示过,他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历历在目、犹言在耳,使得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消费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既教育了大众和大中小的企业家,使得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门槛和学习成本得以降低,但是因其自身发展的一些积弊,另一方面也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阴影和影响。只有通过顶层设计,通过新的数据产权和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才能够实现全产业上下同欲,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这就是与产业互联网平台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数字的全民参与,才不会形成产业互联网平台自嗨,产业内企业冷眼旁观,平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中小企业下里巴人、与我无关的尴尬局面。只有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老板,都心甘情愿地投入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中,共享数字的成果,成为数字的中坚力量的时候,产业互联网平台才因为其参与者的普遍性和平台价值的普适性,具备了更高维度的价值。当然,这只是理论推导,具体实现,还需要科学的路径规划。
5、产业互联网平台全球影响力不足。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平台,就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战略和布局,跨境电商如火如荼,企业出海方兴未艾,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多立足内贸市场,在外贸市场和内外双循环方面,存在短板。很多平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了出海和全球化布局发展的征程。希音在全球化方面,做出了先行示范。依托一带一路沿线、空港、港口和陆港建设的平台,在出海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体系,属于复杂巨系统,其建设和搭建需要科学的路径规划。我们的第三大方——平台运营方,主要就是解决运营阶段的问题。
对于目前已经在运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从2.0升级到3.0,进行战略优化和战略调整,解决现有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的升级问题,实现向数字生态和智慧化升级。
对于目前准备新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发挥后发优势,采用规划、建设、运营三大方,规划建设数字生态和智慧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并搭建专业团队负责平台运营。
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产业经济、平台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具体载体,平台的运营,跟平台的规划、建设一样重要,关系到平台的成败。业内有3分设计,7分运营的说法,应该很好地强调了平台运营的重要性。
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生态运营方,主要用于指导搭建平台运营体系,具体包括:确定平台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服务产品,盈利模式,组织机构,运营制度,业务规则等跟运营相关的各项业务设计和业务规则制度。确定平台运营策略,制定平台运营目标,并分解成可实现的运营指标。制定平台运营计划,实现平台从上线试运营,到正式运营,保证平台业务量和交易量达到设计水平,并持续进行运营优化。
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除了规划设计好的商业模式外,离不开八大驱动力的推动:政策驱动、资源驱动、渠道驱动、资本驱动、资金驱动、物流驱动、需求驱动、技术驱动。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拥有这八大驱动力的一种或几种,就能够实现平台从0到1,从1到1000到1000亿的快速迭代发展。
(1)政策驱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属于数字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2)资源驱动。对于依托核心生产企业,建设的生产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往往是重资源投入型,例如:原油、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原燃料资源等。5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都可以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核心资源,资本、技术后面单独列出。资源方如果能够在平台运营初期,把资源导入到平台,就能够推动平台快速渡过启动期,进入成长和成熟期。例如:河钢供应链、欧冶云商等。贵州省贵阳市以大数据为核心要素资源,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中心。
(3)渠道驱动。对于依托核心贸易企业和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建设的贸易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打通渠道上下游供应链,实现贸易商渠道的重构和优化。例如:无锡不锈钢交易中心、上海钢银、找钢网、汇通达等。
(4)资本驱动。由投资机构选择目标产业,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以战略投资为主,金融资本以财务投资为主。例如:国联股份、卓尔智联等。
(6)物流驱动。搭建数字物流服务平台,为产业提供数字港口、数字化仓储、货物监管、运输配送、加工等服务。例如:中储京科货兑宝、满帮、德邦、货拉拉等。物流的基础设施,例如:仓储资源、物流配送中心、港口岸线资源,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航空等运力资源,都是建设数字物流服务平台的有利条件。
(7)需求驱动。对于买方市场,采用集采、C2M或社区团购等模式,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例如:希音等。
(8)技术驱动。生产制造和流通环节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应用,都会大大加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例如: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等。
互联网文明时代是指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社会继土地、工业之后的信息时代,是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新的文明形态,我国正处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与互联网文明的交汇处。中国的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转入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深水区。
互联网文明与智业文明、网络文明、数字文明概念基本相等,都是用来指代我们所处的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系列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人类新文明形态。产业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一产、二产、三产、四产的结合,结果是产生新农业文明、新工业文明、新商业文明和新智业文明。互联网文明由新农业文明、新工业文明、新商业文明和新智业文明共同组成,其本质是社会结构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是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构成互联网文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互联网平台要想渡过深水区,要按照数字生态的理念和方法,在国家数据产权制度框架下,学习我党在土地产权方面的土地和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打造“生态宜居”、“耕者有其田”、“用者有其权”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让产业中的大中小企业各方都责权利分明,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数据方面“有恒产有恒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数据资产、数据产权政策的支持,需要产业各方的一起商讨、一起努力。数据就是农业文明的土地,工业文明的石油,商业文明的货币,在智业文明中,数据是文明的基石。
从互联网文明和智业文明的视角来看,第三次工业信息化和第四次工业人工智能,本质上不是工业的延续,而是数字的开启。把这两次放入工业,就像把第一、第二次工业作为第二、第三次农业一样。数字即比特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又一场伟大。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3次产业:农业、工业/商业、数字。这种3次产业的划分方式,将传统的四次工业,拆分成工业和数字两次独立的。因为,产业与工业相比,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来划分,跨度更大、更广,是在万年尺度之下的千年跨度。而工业,只是夹在农业和数字中间的一个特定时代。传统上,四次工业的划分,分别以蒸汽机、电机、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为标志。前两次工业,跟农业一样,同属于物理世界的原子。后两次工业,属于数字世界的比特。因此,农业和工业(即传统上所说的前两次工业)属于原子,数字(即传统上所说的后两次工业)属于比特。如果把产业分为两次,那么就是原子和比特。农业和工业属于原子,即第一次原子农业和第二次原子工业。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属于比特。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是产业的必然。比特其本质不是工业和工业文明的继续和发展,而是互联网文明和数字文明的开启,是对工业文明的颠覆和重构。因此,只从工业范畴讨论产业互联网,就很容易只关注工业,而把农业、商业和服务业、数字产业(即智业)等产业摒弃在外,造成概念的割裂、政策的局限和实践的偏差。数字带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剧烈,产业的数字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的必经之路。
1、性的成功,看这个平台是否重新定义了所在行业。在工业文明时代,安德鲁·定义了钢铁、洛克菲勒定义了石油、范德比尔特定义了铁路、福特定义了汽车、摩根定义了金融、生和特斯拉定义了电力;在互联网文明时代,谷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定义了搜索,亚马逊杰夫·贝索斯定义了电商,Meta扎克伯格定义了社交/元宇宙,苹果乔布斯定义了个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软比尔盖茨定义了软件产业,特斯拉//SpaceX马斯克定义了电动汽车/新能源/航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定义了消费互联网。现在,产业互联网正在被欧冶云商、建发浆纸、国联股份、中化电商、河钢供应链、无锡不锈钢等平台和后来的平台所定义。
3、平台的估值或市值。平台的头部企业,应该能够达到千亿、万亿的市值,能够比肩谷歌、亚马逊、Meta、苹果、特斯拉、SAP、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世界互联网巨头,与消费互联网平台并驾齐驱。2014年全球10大上市互联网公司,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京东、雅虎、百度,中国有4家。2024年全球10大上市互联网公司,微软、英伟达、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中国只剩了3家。2017年-2020年,腾讯、阿里巴巴一度进入全球市值10大公司,如今已跌出前10。近几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下降,中美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尤其是AI人工智能的爆发,加大了这种差距,凭借对AI计算的支持,英伟达市值最高冲到世界第一。希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能够缩小中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差距。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也需要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支撑,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的平台,平台价值按照目前的估值体系,存在被低估的可能。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和政策引导,有利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和价值发挥。
4、平台的影响力,产业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超大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也能够成为10亿美元独角兽企业,拥有百亿市值和产业内广泛的用户和影响力,渗透到所在产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所在产业的基础设施。
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建议由国家主导,参照国家高铁网络建设规划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规划布局150个国家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枢纽,每个平台的投资参照目前大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投资和融资额度,按照100亿计算,总计需要1.5万亿的投资,平台由央国企牵头、其他类型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或者在已有平台基础上改造升级,建设成功之后,这150个平台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按照每个平台规模1000-5000亿计算,总规模达到15-75万亿,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比超过15%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使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按照五大路径不断演化: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横到纵、由内向外、由重到轻,最终形成大宗小宗2B2C互通、期货现货互通、企业内外互通、场内场外互通、线上线下互通、商品服务互通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
(1)由小到大。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商品可分为4大类:快消品、工业品/耐消品、大宗商品初级工业品、大宗商品原材料(初级产品)。这4类商品,从下游消费端,溯源到上游生产原料端。前两类属于“小宗商品”,后两类属于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先从快消品的消费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和成熟,延申至工业品/耐消品如MRO类的平台,目前大宗商品初级工业品如钢铁、化工品等平台日渐成熟,最后,扩展至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平台。
(2)由近到远。对于快消品而言,以现货交易为主。对于B2B的工业用品和大宗商品而言,现货、中远期、期货等不同时间的交易模式和交易类型都是需要的。电商平台满足了现货交易需求,期货市场满足了期货交易需求,从现货平台发展出的中远期交易平台和期现对接平台,满足了由近到远的平滑需求。
(3)由横到纵。从横向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向纵向产业链、供应链延申,实现横纵结合的价值生态和价值链。横向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打通政府监管、生产、交易、物流、金融、数据6大业务。横向采用数字市场eMarketplace范式。纵向供应链打通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场内物流、产成品销售、产成品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纵向采用数字供应链eSCOR模型。
(4)由内到外。产业互联网平台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数字化开始,拓展出企业采购中台、企业销售中台,企业采购中台、企业销售中台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接,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物流平台、金融平台、政府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最终由内到外,逐步实现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互联。
(5)由重到轻。产业互联网平台从商品交易为主的重产品、重资源、重投入型,逐步向重服务的生产服务型和消费服务型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变。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基于人的服务,将越来越多地被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服务所取代,产业互联网平台会变的越来越轻,越来越智能。
互联网文明和智业文明的大潮,浩浩汤汤,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探索远未到终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各位同仁一起上下而求索!
时间仓促,水平所限,上述浅见权做抛砖引玉,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共勉,欢迎一起继续深入探讨,携手共谋发展!
[6].张中民,赵绍辉,阴俊. 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月亮背面的巨大宝藏[J]. 全球采购,2014,10.
[9].闫文鸿,赵绍辉. 中国互联网+农业新[C]. 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2015.
[10].冯耕中,卢继周,赵绍辉.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2016.
[13].马化腾. 产业互联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中国科技产业,2020,06:1.
[15].冯耕中,李健,赵绍辉,李永武. .供应链金融[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
赵绍辉,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物流供应链领域业务专家,硅鲸科技CEO, 硅鲸产业数字生态总设计师,原腾讯12级行业应用专家·腾讯研究院认证讲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中国供应链服务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副主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万联约评论员。
主持厦门建发浆纸、河钢云商、云南花拍、有种网等产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主持制定《运输与仓储业务数据交换应用规范》(GB/T 26772-2011),参与制定《钢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WB/T 1071-2018)。合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理论与实践》、《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践》、《供应链金融》。论文《上海城市疫情封控下保供物流方案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年10期)、《确立原则 攻关技术 智慧调配——应急物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中国应急管理》2020年第7期)等。
201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7年获“中国B2B百名行业领袖”,2018年获“中国大宗商品电商行业风云人物”,2024年厦门建发浆纸平台入选《十大央国企数字化标杆案例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4项。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供应链创新,以及数字科技不断更新迭代的加持下,企业通过融合“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三者,创新供应链服务探索更多增长,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三者融合创新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在迷茫,不知道怎么构建数字供应链,给自己降本增效,也不知道怎么用好金融这把剑,给自己提速增质。
其实,这时候需要我们回归本质,回归供应链的本质、回归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同时结合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发展层级、供应链业务场景、数字科技、风险管理等因素,综合评估自己的供应链发展到什么程度,再去学习不同业务场景下供应链的优化路径、先进模式,以及找到可对标案例。
所以,在历经10余年迭代打磨、2000多家企业校友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我们计划于8月24-25日在成都,重装开启第17期产业数字化与产融创新高级研修班第4课—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线下课,邀请国内权威供应链专家坐镇授课,通过2天度内容授课+1场学员结业典礼,教大家用好“数智供应链、基于供应链场景金融服务”创新供应链实现增长,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咨询哦~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时间线显示,误以为我们没更新。如果您不想错过“万联网”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